一、核心結構組成
溫控系統
制冷/加熱模塊:采用壓縮機制冷(功率93-600W)與電熱絲加熱(100-600W),控溫范圍通常為5~60℃。
微電腦控制器:PID算法精準控溫(精度達±0.1℃),支持多段程序編程(部分型號可設30段程序)。
箱體設計
內膽材質:醫用級鏡面不銹鋼(SUS304),耐腐蝕易清潔,四角圓弧設計避免積污。
保溫層:聚氨酯整體發泡技術,保溫性能強且節能30%以上。
觀察窗:雙層鋼化玻璃門,配備照明燈或紫外線滅菌燈(霉菌培養箱專用)。
通風與濕度管理
循環風機:強制對流設計(3-4檔風速可調),確保溫度均勻性(波動≤±0.5℃)。
濕度控制:部分型號集成加濕器與濕度傳感器,維持恒定濕度環境。
二、使用規范與注意事項
安裝環境
遠離熱源振動,箱體頂部留300mm、側面50mm散熱空間。
接地處理,避免高電壓/強磁場干擾。
操作禁忌
嚴禁放入易燃易爆、揮發性化學品。
避免頻繁開門,防止溫度波動及灰塵污染。
維護要求
定期清潔內膽(禁用腐蝕性溶劑),長期停用需斷電。
搬運時傾斜角<45°,防止壓縮機損壞。
三、選型建議
基礎實驗:普及型(如LRH系列)滿足常規細菌培養,性價比高。
高精度需求:選擇程序控制型(如BPC系列),支持溫度梯度與風速自動調節。
特殊場景:霉菌培養需專用紫外滅菌功能;恒溫恒濕實驗關注濕度控制精度。